【南方日报】在“钥匙孔”里完成大肠癌微创手术
来自潮州的卢女士已经便血9个月了。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,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距卢女士肛门10cm处有肿物,医生判断是大肠癌。
“本来还担心做了手术肚子上会留很大一道疤,没想到开口这么小,就像肚脐眼一样,甚至都不影响我夏天穿露脐装和泳衣。”近日,卢女士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胃肠外科教授杨世斌求医。杨世斌决定为她施行“腹腔镜减孔(三孔)NOSES(经自然腔道取标本)乙状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根治术”,原来伤口最大可达5cm的手术,现在仅为12mm。
目前大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以腹腔镜手术为主,杨世斌为卢女士施行的“腹腔镜减孔NOSES乙状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根治术”是腹腔镜微创治疗的新术式NOSES(经自然腔道取标本)的延伸。减孔腹腔镜微创技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更具微创性、安全性及美观性,实现了“微创中的微创”,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治疗。
以往,常规腹腔镜手术需要在腹部打5个Trocar孔(腹腔镜切口),包括1个12mm操作孔、1个10mm观察孔及3个5mm操作孔,同时在下腹部开一约5cm的切口以取出肿瘤标本。此次手术,杨世斌仅在患者腹部用3个Trocar孔进行手术操作,在无瘤及无菌原则下经直肠取出肿瘤,且为患者避免了下腹部的5cm切口。

患者手术后伤口恢复良好
术后,卢女士恢复比常规更快速,疼痛明显减轻。术后第1天便开始排气,可流质饮食及自由活动。术后第6天,卢女士伤口恢复良好,康复出院。
大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三大恶性肿瘤,在广州、深圳等大城市甚至已经攀升到第二位,有超越肺癌成为新癌王的趋势。
杨世斌提醒,大肠癌与其他肿瘤相比虽预后较好,是很容易早期发现和治愈的肿瘤,但早期大肠癌几乎是不可察觉的,患者可以关注排便习惯的改变、便血、腹痛腹胀、乏力和贫血等症状。同时,预防胜于治疗,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并根据自身情况,进行相关筛查。
记者:钟哲 实习生 陈钰敏
通讯员:何旭鹏 郑亦楠
报道时间:2022-02-21